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法文化
法官:社会的良心
  • 时间:2015-03-12 37:18
  • 来源:巍山县人民法院
  • 作者:杨明珠
  • 字体:【

雨果曾说: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道德良知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失明者感到,失聪者闻到。对于法官职业尤为如此。

2006年,我幸运的被巍山县人民法院录用,实现了自己多年的职业理想。怀着满腔的热血,脑海中闪现着合议庭缓缓从座位起立宣判的肃穆,高悬头顶熠熠闪光的国徽,当事人及旁听群众凝望的眼神……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胜任岗位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初到巍山县人民法院,我被分配到大仓人民法庭任书记员,一开始我接触到的案件几乎都是老百姓生产生活中发生的琐事,我不免犯嘀咕,我所选择的法官职业生涯难道就是处理这些家长里短吗?我所追求的法官职业荣誉感在哪里?细心的黄庭长有所察觉,一天,他对我说,“小杨,走,我们去调解个相邻权纠纷。”原被告是叔侄关系,由于祖遗房产分割问题,叔侄两家积怨颇深,对前去做调解工作的我们也带着极端的抵触情绪。甚至表示:“你们不用来了,该怎么判怎么判得了”。听到这样的话,我心中暗忖:都不愿调了,判决岂不简单。然而,黄庭长依旧带领我们一次次往返于那条崎岖的山路。最后一次的调解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原被告最终同意了黄庭长提出的调解方案。那条晚上,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原告的妻子煮出了香喷喷的鸡蛋面:“我们两家为这点事多少年没有坐在一起吃东西了,黄庭长,辛苦到现在,一起吃碗面吧!” 在我的印象里,那一碗月光下的鸡蛋面很香很香……返回的途中,黄庭长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如果判决,可能一代官司几代仇呀,凭良心说,我实在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黄庭长一句话振聋发聩,原来,司法的公正不仅仅寄托在冰冷的法条之上,更扎根于法官的良知与担当之中。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在我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地办理着每一个案件,也真切地感受着身边同事们身上令人敬佩的司法良知与担当。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仓法庭受理了一起特殊的“婚礼变葬礼”后的生命权纠纷案件。原被告两家原是近邻,两家孩子从小关系要好。在原告之子晓恒结婚头天,好友们开车前往大仓吃宵夜,返回途中,被告之子遥遥驾驶的车辆与迎面而来的一辆货车相撞,至第二天就要当新郎的晓恒当场死亡,遥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原告家婚礼办成葬礼,被告家也同样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案件法律关系并不复杂,但是如果作出判决,会激化两家人的矛盾,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主办此案的女法官在深入了解案情后,开始耐心细致地做双方的调解工作。多少次,她去到当事人家里与他们促膝谈心;多少次,原被告到庭里找她,她都耐心的倾听,当他们讲到伤心落泪时,她细心的递上纸巾;多少次,她向双方当事人讲述着汶川大地震中发生的感人事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双方终于被她说服,彼此进行让步,此案以被告补偿给原告1000元达成调解协议。之后,原告将这1000元钱捐给了汶川地震灾区。为丧子之痛而打官司获得的赔偿,成为汶川地震灾区收到的一笔特殊的捐款。

这件事,长久地震撼着我,为办案女法官将这颇具对抗性的矛盾在和风细雨的柔性司法中悄然冰释,也为当事人最后的明理大义。

法官,往往被人们看成是社会的良心,坚守偏远大山深处20年的法官龙进品、59岁仍然战斗在审判一线的法官袁子发,巍山县首届“五一”奖章获得者范建红……这些基层法官都是我们身边普通的一员,他们以实际行动为法官的良知与担当做出了最朴素最生动的注解。作为“社会的良心”,他们获得了身边同事和社会公众发自内心对其道德操守的称赞和佩服,这就是最重要的尊敬,即使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亦如沉睡的宝石,自身就发射出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